软件生存周期评估报告 1、评价对象 2、执行标准 YY/T 0664-2008 IDT IEC 62034:2006 3、评价过程 根据标准的第项评价,软件安全等级为 A,适用条款见下表 A 级序列。具体细节见下页: Claus e Requirements Result 标准要求 测试结果 章节 4 总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 医疗器械软件制造商应证实其有能力提供持 续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规要求的医疗器械软 件。 Verdict 判定 Claus e Requirements Result 标准要求 测试结果 章节 风险管理 制造商应使用符合 YY/T 0316 (ISO a) 14971)的风险管理过程。 软件的安全性级别 制造商应按照软件系统引起的危害对于患 者、操作者或其他人员的可能影响,赋于每 个软件系统一个软件安全性级别(A、B 或 C) b) 。 制造商应依据风险控制措施所控制的危害的 可能影响。对实施风险控制措施起作用的每 c) 个软件系统赋予一个软件安全性级别。 制造商应在风险管理文档中将赋予每个软件 d) 系统的软件安全性级别形成文档。 当一个软件系统分解为软件项,及当一个软 件项又进一步分解为几个软件项时,此类软 件项应继承原软件项(或软件系统)的软件 安全性级别,除非制造商以文件形式证明分 类为不同的安全性级别的理由。此类理由说 明应解释新的软件项是如何被分开的,以便 e) 可对其另行分级。 如果以分解方式产生的软件项的安全级别和 其源软件项不同,制造商应对每个软件项的 f) 软件安全级别形成文档。 为符合本标准,无论特定级别的软件项是否 需要一个过程,此过程是否有必要应用于一 组软件项,制造商应使用此组中最高级别的 Verdict 判定 Claus e Requirements Result 标准要求 测试结果 章节 软件项所要求的诸过程和任务,除非制造商 在风险管理文档中有使用较低级别的理由的 g) 5 5.1.1 说明文件。 对每个软件系统,在赋予软件安全性级别以 前,均应应用 C 级要求。 软件开发过程 软件开发策划 软件开发计划 制造商应制定一项(或多项)软件开发计 划,以便实施适合于所开发软件系统的范 围、规模和软件安全级别的软件开发过程的 活动。在一个(或多个)计划中应完整地规 定或引用软件开发生存周期模型。计划应说 a) b) c) 明下列各项: 用于软件系统开发的过程。 各项活动和任务的交付物(包括文件)。 系统需求、软件需求、软件系统测试和软件 d) 中实施的风险控制措施之间的可追溯性 软件配置和更改管理,包括未知来源软件配 e) 置项和用于支持开发的软件;和 在生存周期每个阶段的软件产品、交付物和 活动中发现的用于处理问题的软件问题解决 5.1.2 5.1.3 a) 方案。 保持软件开发计划更新 在适当时,制造商应在开发进行的同时更新 计划。 引用系统设计和开发的软件开发计划 制造商应在软件开发计划中引用系统需求, Verdict 判定 Claus e Requirements Result 标准要求 测试结果 Verdict 判定 章节 b) 作为软件开发的输入 制造商应在软件开发计划中包括或引用用于 协调软件开发和为满足必需的设计开发确认 5.1.6 的规程。 软件验证策划 制造商应在软件开发计划中包括或引用下列 a) b) c) d) 5.1.7 验证信息 需要验证的交付物 每个生存周期活动所要求的验证任务 对交付物进行验证的里应碑,和 验证交付物的验收准则 软件风险管理策划 制造商应在软件开发计划中包括或引用实施 软件风险管理过程的活动和任务的计划, 包 5.1.8 括与未知来源软件有关的风险的管理. 文档策划 制造商应在软件开发计划中包括或引用有关 在软件开发生存周期中所形成文档的信息。 对每个已识别的文挡或文档类型,应包括或 a) b) c) d) 5.1.9 引用如下信息: 标题、名称或命名约定; 目的; 文件的预期阅读者;和 开发、评审、批准和修改的程序和职责。 软件配置管理策划 制造商应在软件开发计划中包括或引用软件 配置管理信息。软件配置管理信息应包括或 a) b) 引用: 受控项目的级别、型式、类别或清单; 软件配置管理活动和任务; P Claus e Requirements Result 标准要求 测试结果 章节 c) d) e) f) 5.2.1 5.2.2 a) b) c) d) e) f) g) h) 负责进行软件配置管理和活动的组织; 他们和其他组织的关系,诸如软件开发或维 护; 当将这些项目处于配置控制之下时;和 何时应用问题解决过程。 软件需求分析 由系统需求确定软件需求并形成文档。 对每个医疗器械软件系统,制造商应从系统 层面需求中确定软件系统需求并形成文档。 软件需求内容 在使用与医疗器械软件,制造商应在软件需 求中包括: 功能和能力需求; 软件系统的输入和输出; 软件系统和其他系统之间的接口; 软件控制的报警、警告和操作者信息; 保密安全需求; 对人为错误敏感的适用性工程要求和培训; 数据定义和数据库需求; 对已交付的医疗器械软件在操作和维护的一 i) j) k) l) 5.2.4 个或多个地点的安装和验收要求; 与操作和维护方法有关的要求; 要编制的用户文档; 用户维护要求;和; 法规要求。 医疗器械风险分析的再评价 制造商应在制定并适当更新软件需求时,对 5.2.5 医疗器械风险分析进行再评价。 更新系统需求 制造商应确保对现有的需求〈包括系统需求) 进行再评价和适当时更新,作为软件需求分 析活动的结果。 Verdict 判定 Claus e Requirements Result 标准要求 测试结果 章节 5.2.6 a) b) c) d) e) f) 5.5.1 5.8.4 6 验证软件需求 制造商应对软件需求进行验证并形成文档。 实施包括有关风险控制在内的系统需求; 需求不互相矛盾; 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术语表示; 用表述的术语来制定测试准则和实施测试, 以确定是否满足测试准则; 可以进行唯一性标识;和; 对于系统要求或其他来源是可追溯的。 软件单元的实现和验证 制造商应实现每个软件单元。 软件发行 将发行的版本形成文档。 软件维护过程 制定软件维护计划 制造商应为进行维护过程的活动和任务,制 定一项(或多项)软件维护计划,计划应说 b) c) d) 明以下内容: 用于以下目的的规程: ——接收 ——形成文档 ——评价 ——解决过程,和: ——跟踪。 ——医疗器械软件发行后引起的反馈; 是否将反馈作为问题加以考虑的准则; 软件风险管理过程的应用; 应用软件问题解决过程以分析和解决在医疗 e) 器械软件发行后出现的问题; 应用软件配置管理过程(第 8 章)管理对现 f) 有系统的更改:和 评价并实施未知来源软件(SOUP)下列事 a) Verdict 判定 Claus e Requirements Result 标准要求 测试结果 章节 6.2.1 6.2.1.1 6.2.1.2 项的规程: ——升级 ——缺陷修复 ——补丁和; ——废弃 问题和修改分析 形成文档并评价反馈 监控反馈 制造商应从其组织内部和用户两方面监控对 对已发行的软件产品的反馈。 形成文档并评价反馈 反馈应形成文档并进行评价,以决定其对已 发行的软件产品安全性有何种影响,是否有 必要对已发行的软件产品进行更改以解决问 6.2.1.3 题。 评价问题报告对安全性的影响 应对每个问题报告进行评价,以确定已发行 的软件产品是否存在问题。任何这样的问题 应以问题报告的形式记录(见第 9 章)。问 题报告应包括实际的或潜在的不良事件和对 6.2.2 规范的偏离。 应用软件问题解决过程 制造商应利用软件问题解决过程(见第 9 6.2.4 章)阐明问题报告。 更改请求的批准 制造商应评价并批准修改已发行软件产品的 6.2.5 经批准的更改请求。 联系用户和管理者 制造商应判定识别影响已发行软件产品的经 Verdict 判定 Claus e Requirements Result 标准要求 测试结果 章节 批准的更改请求。 按照当地法规要求,制造商应告知用户和法 a) 规管理者如下信息: 已发行软件产品中的任何问题和不更改继续 b) 使用的后果;和 已发行软件产品的任何可获得的更改的性质 6.3.1 6.3.2 以及如何获得并安装更改内容。 修改的实施 用以制定的过程实施修改 制造商应利用软件开发过程(见第 5 章)或 已建立的维护过程实施修改。 修改的软件系统的再发行 制造商应按照发行已更改的软件系统。修改 可以作为软件系统完整再发行的一部分发 行;或作为包含经更改的软件项的修改包和 为安装此项更改的必要工具用作对现有的软 7 7.4.1 a) b) 8 8.1.1 件系统的更改发行。 软件风险管理过程 软件更改的风险管理 分析医疗器械软件有关安全性的更改 制造商应分析对医疗器械软件(包括未知来 源软件)的更改以确定是否: 引入了促成危害处境的附加的可能原因, 和: 要求的附加软件风险控制措施。 软件配置管理过程 配置标识 制定配置项标识的方法 制造商应为项目所控制的配置项及其版本的 Verdict 判定 Claus e Requirements Result 标准要求 测试结果 章节 唯一性标识制定一个方案。此方案应包括其 他的软件产品或实体,诸如未知来源软件和 8.1.2 形成的文档。 标识未知来源软件(SOUP) 对使用的每个未知来源软件的配置项,包括 标准程序库,制造商应将其下列内容形成文 a) b) c) 8.1.3 8.2.1 8.2.2 档: 标题 制造商,和 未知来源软件的唯一标识符 判定系统配置文档 制造商应将组成软件系统配置的一组配置项 及其版本形成文档。 更改控制 批准更改请求 制造商应只对经批准的更改请求做出配置项 更改。 实施更改 制造商应按更改请求中的规定实施更改。制 造商应识别并实施由更改产生的所需重复的 任何活动,包括对软件系统和软件项的软件 8.2.3 安全性分级的更改。 验证更改 制造商应验证更改,包括重复已因更改失效 8.2.4 的任何验证,并考虑 5.7.3 和。 规定更改的可追溯性方法 制造商应制定审核追踪,可借以追溯下列各 a) 项: 更改请求; Verdict 判定 Claus e Requirements Resu
A级医疗器械软件生存周期评估报告(标准要求)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