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 无菌检测培训 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 微小生物的总称。有体积小,面积大 (巨大的营养物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 泄面和环境信息的接受面);生长旺, 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 类多的特点。 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根据其不同的进化水平和形态上的明显 差别可分为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和 非细胞微生物。我们进行的无菌实验所 检验的细菌与霉菌就分别属于原核微生 物和真核微生物这两大类中。 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所谓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最主要的 区别就是,真核微生物的细胞核由双层的 核膜包裹,其上有许多膜孔,核内有一核仁; 而原核微生物的细胞核确切的说只能称 为核质体,或称为拟核,其外无核膜包裹。 细菌 细菌属原核微生物,是一类细胞细而短 (细胞直径约0.5um,长度约0.5-5um), 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裂方 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最适 生长pH值为 7.0~8.0。 细菌 (菌落――指微生物单个细胞或一小堆 同种细胞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在适 宜的培养条件下,能迅速生产繁殖,形 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 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菌苔 ――指将某一纯种的大量细胞密集地接 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结果其长成的各 “菌落”相互连接成一片,即为菌苔。) 细菌 专性好氧菌:绝大多数真菌和许多细菌 (铜绿假单胞菌) 兼性厌氧菌:许多酵母菌(大肠杆菌, 产气肠杆菌) 微好氧菌:(霍乱弧菌) 耐氧菌:大多数乳酸菌(乳酸乳杆菌) 厌氧菌:(梭菌属、双歧杆菌属及各种 光合细菌和产甲烷菌) 细菌 若要观察细胞的细致形态和主要构造, 一般都要对其进行染色。 革兰氏染色法由丹麦医生C.Gram于1884 年创立,固以其名命名。 通过革兰氏染色法可将几乎所有的细菌 都分成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 个大类,是分类鉴定菌种时的重要指标。 细菌 革兰氏染色法的机制主要是:初染﹑媒 染后,细胞的膜或原生质体上染上了不 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大分子复合物。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厚,肽聚糖含量高, 分子交联度紧密,且含脂类少,洗脱时, 肽聚糖网孔脱水收缩,不能溢出,仍呈 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壁薄,肽聚糖含量 低且松散,脂类含量又高,复合物易溶 出,故呈无色,经复染后呈红色。 细菌 甲细菌 初染 结晶紫 乙细菌 紫色 媒染 碘液 脱色 乙醇 复染 沙黄 红色 霉菌 霉菌属于真核微生物。是丝状真菌的一个通俗 名称,意即“发霉的真菌”,通常指菌丝体比 较发达而又不产生大型子实体的真菌。 霉菌的细胞呈丝状,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形 态较大,质地较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呈 现或紧或松的蛛网状,绒毛状或棉絮状,菌落 与培养基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反面 的颜色和边缘与中心的颜色常不一致。 真菌 酵母菌 丝状真菌 大型真菌(覃) 细菌和霉菌主要特征比较 形态比较 细菌 霉菌 菌落 含水状态 很湿或较湿 干燥 小而突起或大而平坦 大而疏松或大而致密 外观形态 细胞 相互关系 单个分散或有一定排列 方式 形态特征 小而均匀 丝状交织 粗而分化 细菌和霉菌参考特征比较 形态比较 细菌 霉菌 菌落透明度 透明或稍透明 不透明 菌落与培养基结 合程度 不结合 较牢固结合 菌落颜色 多样 十分多样 菌落正反面颜色 的差别 相同 一般不同 菌落边缘 一般看不到细胞 可见粗丝状细胞 细胞生长速度 一般很快 一般较快 气味 一般有臭味 往往有霉味 微生物的生长周期 延滞期 指数期 稳定期 衰亡期 120 100 80 数量 60 40 20 0 A AB代表延滞期 CD代表稳定期 BC代表指数期 DE代表衰亡期 B C 时间 D E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六大营养元素 碳源 氮源 能源 生长因子 无机盐 水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按外观的物理状态分固体培养基﹑半固 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 按用途可分基础培养基、增菌性培养基、 选择性培养基、鉴别性培养基。 消毒和灭菌方法 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 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 殖能力的措施。 消毒:一种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 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 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物体基本无害 的措施。 菌种的保存 琼脂斜面低温保藏法 液体石蜡保存法 沙土管保藏法(产孢子的微生物,干燥) 麸皮保藏法 滤纸保藏法 液氮超低温保藏法 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法
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无菌检测培训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shichai 于 2023-11-03 08:59:4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