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新(2025)旧(2014)对比表
VIP免费
新旧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对比表
新版中蓝色加粗部分为修改或新增内容;旧版加粗或者红色加粗划线部分为修改或删除内容。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25年第107号)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4年第64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器械安全、有效,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
理条例》《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医疗器械
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等,制定本规范。
第一条 为保障医疗器械安全、有效,规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
条例》(国务院令第650号)、《医疗器械生产 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总局令第7号),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受托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在医疗器械设计开发、生
产、质量控制与产品放行、销售和售后服务等活动过程中应当遵守本规范。
第二条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在医疗器械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
过程中应当遵守本规范的要求。
第三条 企业应当按照本规范的要求,结合产品特点,建立健全与所生产医疗器械相适应的质
量管理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涵盖委托研发、委托生产、外协加工以及委托
检验等。
第三条 企业应当按照本规范的要求,结合产品特点,建立健全与所生产医疗器械相适应的质
量管理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
第四条 企业应当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全过程,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应当与
产品存在的风险相适应。
第四条 企业应当将风险管理贯穿于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所采取的措
施应当与产品存在的风险相适应。
第五条【诚实守信】企业应当诚实守信,禁止任何虚假、欺骗行为。
第六条 鼓励企业推进数智化转型,提高生产和质量管理效能,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章质量保证
第七条 企业应当履行医疗器械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符合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要求的质量
目标,将医疗器械产品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所有要求,系统地贯彻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
全过程,确保质量目标被充分理解和有效实现。
第八条 企业应当为实现质量目标配备足够并符合要求的人员、厂房设施和设备等资源。企
业各级人员应当共同参与实现质量目标的各项活动并承担相应责任。
第九条 企业应当建立质量保证系统并有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
运行。质量保证系统应当确保:
(一) 医疗器械的设计开发、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活动符合本规范;
(二) 管理职责明确;
(三) 采购和使用的原材料正确无误;
(四) 中间产品得到有效控制;
(五) 验证、确认活动符合要求;
(六) 严格按照规程进行生产和检验;
(七) 每批(台)产品经审核批准后放行;
(八) 贮存、运输以及安装等环节有保证产品质量的措施;
(九) 委托研发、委托生产、外协加工和委托检验等活动处于受控状态。
第十条 企业应当建立变更控制程序,根据变更对医疗器械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影
响的风险程度和相关法规要求,确定变更管理类型,对变更进行评审,在实施前得到相应批
准。必要时,应当对变更进行验证、确认,确保不因变更对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
控性产生不良影响。
第十一条 企业应当通过质量数据监控、变更管理、不良事件监测、质量风险管理回顾、纠
正预防措施、内部审核以及管理评审等方式,实现质量管理体系、工艺和产品质量的持续改
进。
第十二条 企业应当建立质量风险管理制度,基于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科学知识和经
验等,评估产品实现全过程的质量风险,验证和实施质量风险控制措施,确保产品质量风险
得到有效控制。
第十三条 企业应当收集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风险信息,定期实施质量风险管理回顾,确保
质量风险管理措施持续有效。
第三章 机构与人员 第二章 机构与人员
第十四条 企业应当建立与医疗器械生产相适应的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明确
质量管理职能。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
第五条企业应当建立与医疗器械生产相适应的管理机构,并有组织机构图,明确各部门的职
责和权限,明确质量管理职能。生产管理部门和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
第十五条 企业应当设立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质量管理部门。质量管理部门应当参与和产
品质量相关的各项活动,负责审核与本规范有关的文件。
质量管理部门应当独立履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职责,并对产品质量有否决权。
第十六条 企业应当配备足够数量并具有相应资质(含学历、培训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
人员、管理人员、生产操作人员和专职检验人员。应当明确规定每个岗位的职责,岗位职责
不得遗漏,交叉的职责应当有明确规定。
第九条 企业应当配备与生产产品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具有相应的
质量检验机构或者专职检验人员。
第十七条 企业应当配备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关键岗位人员。关键岗位人员至少应当包括
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管理者代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和
产品放行审核人等,企业主要负责人、管理者代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质量管理部门负
责人和产品放行审核人应当为企业的全职人员。关键岗位人员应当熟悉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
规,具有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有能力对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
和处理。
第十八条 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对医疗器械生产全面负责,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 组织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二)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所需的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等;
(三) 组织实施管理评审,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并持续改进;
(四) 确保管理者代表、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和产品放行审核人独立履行职责,不受企业内
部因素干扰;
(五)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强制性标准以及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组织生
产。
第六条 企业负责人是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的主要责任人,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 组织制
定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二)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所需的人力资源、基础
设施和工作环 境等; (三) 组织实施管理评审,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估,
并持续改进; (四) 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组织生产。
第十九条 企业应当在高层管理人员中任命一名管理者代表。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企业管
理者代表应当具有医疗器械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者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第一类
医疗器械企业管理者代表应当具有医疗器械相关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管理者代表原则
上应当具有三年及以上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或者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经验,熟悉产品生产和质
量管理情况,具有良好履职能力。
管理者代表至少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 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强制性标准以及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
(二) 建立健全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保持其有效运行;
(三) 确保产品符合放行要求,组织开展上市后产品质量信息收集工作;
(四) 组织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自查、不良事件监测以及召回等工作,定期向企业法定代表人
、主要负责人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需求;
(五) 配合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开展监督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组织企业相关部门按照要求
及时整改。
第七条 企业负责人应当确定一名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负责建立、实施并保持质量管理体
系,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需求,提高员工满足法规、规章和顾客要求的意识
。
摘要:
展开>>
收起<<
新旧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对比表新版中蓝色加粗部分为修改或新增内容;旧版加粗或者红色加粗划线部分为修改或删除内容。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25年第107号)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4年第64号)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器械安全、有效,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等,制定本规范。第一条为保障医疗器械安全、有效,规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0号)、《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号...
声明:如果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的进行举报。
相关推荐
-
MSA测量系统分析教程
2024-04-30 63 -
工艺验证和持续工艺确认
2024-04-30 44 -
医疗电磁兼容
2024-05-01 52 -
有源医疗器械电磁兼容EMC培训精品ppt
2024-05-01 114 -
鱼骨图
2024-05-04 76 -
DOE 实验设计
2024-05-04 46 -
质量管理中常用工具应用
2024-05-20 84 -
生命周期的清洁验证ppt(262页)VIP免费
2024-06-21 48 -
(最新)医疗器械GSP条款详解(新旧条款逐条对比版)240115VIP免费
2024-07-05 269 -
《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解析》-30页VIP免费
2024-11-16 32
作者:多多猪
分类:法规规范
属性:20 页
大小:232.68KB
格式:PDF
时间:2025-11-05

